开云体育官网-中国女排公布中国香港站名单:李盈莹无缘
?中国陶瓷收藏巨富
▲大维德爵士上手古董
帕西瓦尔·大维德爵士,终其一生与中国瓷器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和一只瓷瓶的邂逅,到倾家荡产来购买中国瓷器,他为之奉献了毕生的热情。
伟大的收藏家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馆
有人赞誉大维德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中国艺术鉴赏收藏家,他也确实该当得起这样的赞美。他收藏的1000多件中国瓷器,绝大多数为历代官窑中的名誉品和带重要款识的资料性标准器。他的收藏基本上沿袭了明清以来的皇家趣味,质量之精、品味之高、学术价值之大,是西方其他收藏家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中国陶瓷精品于2007年由大英博物馆托管,2009年开放展厅永久展出。
▲大英博物馆外景
大维德的收藏之路
从22岁开始,四十多年的收藏之路,大维德爵士频繁地奔波于中英两国,以紫禁城的皇家珍藏为标准来甄选藏品,他非常注重收藏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极高或比较稀缺的品种, 建立了堪称西方最顶级的私人中国陶瓷收藏,珍稀无匹的国家级瑰宝,琳琅满目,比肩两岸故宫,级别更甚。其中仅次于台北故宫的汝窑收藏和海外最好的珐琅彩瓷器收藏以及被陶瓷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元青花标准器大维德瓶,都出自于他的艺术宝库。
▲大英博物馆藏
如果说时势造英雄,大维德的壮志,也终要得益于清王朝覆灭后千载难逢的乱世机遇,来自紫禁城的清宫珍宝不计其数的外流,成就了大维德,也成就了一座空前绝后的艺术宝藏。
▲大英博物馆展厅
来自大维德的珍宝
大维德不仅是20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海外公认的最具宫廷欣赏品味和学术眼光的收藏家和鉴定家。明代官窑瓷器是大维德收藏中的亮点,他收藏的明代瓷器不下500件,被陶瓷界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五个明代陶瓷收藏之一(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土耳其托布卡普宫)。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位处于收藏顶尖的大藏家,来自中国明代成化时期的斗彩天字罐,他也仅有唯一的一件收藏,而且是已经遗失盖子的天字罐,并非完整。
▲大英博物馆藏
?大维德的遗憾
“求全”
“求全”的心理在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包括大维德,不然也没有今天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与清宫旧藏一样以元、明、清三代宫廷传世品为主的成体系的收藏。但在中国西游记中有一句禅语说的极好:“天地本不全,人间无完事”。天字罐罐盖一体收藏固然最好,但历经几百年的沉浮辗转,罐与盖本身就是分开的天字罐,能够留“全”者又有几个呢?更何况它的存世量全世界只有11件,这样的几率似乎做不到估计。
不过
尽管如此,道理大家都能明白,但对于一个痴迷陶瓷的顶尖收藏家来说,在当时收藏这件天字罐的时候,那种迫切想要知道它遗失的那一部分流落何处的心境多少都能有一些共鸣。这也终将成为大维德心中难以抚平的遗憾,或许不曾为占有,仅为知道它的大小,它的形状和纹饰,毕竟在当时罐盖已失又没有传世品的情况下,没有人知道它的样子。
帝王的盛宠
无独有偶
我国历史上的清代帝王也曾如此执着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仿螭龙纹天字罐,有盖,但盖面绘画为变形花瓣纹,与罐身纹样明显不符。由此,是否可以理解在当时的清廷仿烧时,原器就已经缺盖,以致并无参考,清宫则根据罐身重新设计配盖。再有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斗彩海怪纹天字罐,现有配盖也为清代所配,原成化配盖已丢失。
坐拥天下珍宝的帝王在面对传世的天字罐缺盖时,也是难抵无奈和尴尬,故而只能采取了重新设计配盖的方式来拟补遗憾。但即使并不完美,它仍是历代帝王为之珍视的宝物,不仅倾力仿烧,更是常伴君侧,帝王经常赏玩过手的物件。而清宫因缺盖而发往景德镇配盖的事,乾隆时期造办处的活计档中也可见到一些记录。
错过还是遗憾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所以在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上,那件有一处暗裂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仍以2 . 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刷新宋瓷的世界拍卖纪录。“这件不完整,可以再等等”,没有一位真正懂艺术的收藏家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深知藏品的价值。错过了这件或者是选择放弃可以再等等,但是要等多少年没有人知道,还能不能等到也没有人可以保证,成交价要翻多少倍更没有人可以预估。要知道上一次汝窑盘的拍卖还是1992年的事,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相隔20年,成交价近翻20倍,这就是顶尖艺术品的惊世价值。
「青花的记忆」终得所愿
我们总是在努力,为了人生的完整,也为了让生命中的遗憾再少一点。你我如是,“青花的记忆”亦如是。
痴迷,是藏界的一种虔诚。
有人说,只有看过成化的瓷器才能理解瓷器为什么能让人如痴如狂。“青花的记忆”收藏之路数十载,也不乏遇到这样让人不能自拔的偏爱之作。
「青花的记忆」镇店藏品首次公开发布!
▲明成化 斗彩应龙纹天字罐罐盖修复件
世间无两
这件明成化斗彩应龙纹天字罐罐盖修复件,我们与它相遇在多年以前,是一次与藏家前辈的学术交流。此盖平顶,圆形,盖面微鼓,由中间碎裂成5块残片。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真是无法抑制住心内激动的情绪。因为至目前所知资料,全世界没有一件这个盖子的完整品存世,而大维德珍藏的那件唯一的斗彩应龙纹天字罐整器正好缺盖。且成化朝至今500多年历史,各大博物藏所藏10余件天字罐能够保存完整者不过半数而已。
几无残缺
更加令人惊叹称绝的是,此盖仅由中间破裂,对半纹饰均保存完好,品相一流。且经残片粘合拼接修复,完全能够呈现视觉上的完整,几无残缺。其整体设色以釉下青花、釉上黄、绿彩相配,清润莹透,颇显清澹雅逸,釉面上手抚之有温润滑腻之感。青花结合使用苏麻离青料和平等青料,色调幽菁柔和,浓重处呈铁锈斑痕。
御用之物
盖内素面,盖面边缘青花双线圈间填以黄彩,圈内团绘青花应龙纹,盖之立边绘填绿彩的祥云朵,盖面与立面施以黄彩转折,上下各绘青花弦纹两道,底端填黄彩料一圈。其描画细致工整,线条优美,纹样规制严谨,笔触精到,给人以清新悦目,秀雅脱俗之感。绘画应龙两侧生翼,象鼻,独角,双爪,卷尾,龙体“弓”形弯曲,下颌长须与鬃发上扬,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此应龙制式在成化斗彩天字罐中属典型之纹样,御前之物,也正是帝王的化身。
终得所愿
当时仅仅是入眼所见,便有一种牵引的力量让我们迫切地想要对这件珍宝了解更多。如何让一位同样珍视它的藏家割爱,绝非易事,况且这样的藏品其珍罕程度可谓世间无两,再难寻觅。多年以来我们频繁拜访这位收藏家,多次表示希望前辈可以割爱。举动虽然唐突,但是面对这样珍罕的作品,致力收藏的我们终归是平凡人,难抵它的“诱惑”。百计求索,与藏家多次深入交流之后,终成所愿。
上下求索
如是这般“求索”的故事不少。有人“求于自己”,也有我们“求于他人”。在收藏这条路上,集全宋代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以及明清御窑珍品,一直是我们从未放弃过的痴迷。对于瓷器史上的第二次制瓷高峰成化时期,斗彩无疑献给世间最优秀的赠物。我们对成化斗彩名品的收藏,实为倾力而为,即便如此,斗彩天字罐得遇机缘,鸡缸杯却是始终无缘。
收藏之路的艰辛只有真的走在上面,才会体会。大维德的壮举,规模惊人的显赫珍藏,没有置身其中,无人可以真正了解这份艰难。从大维德爵士传奇的一生中可以看到西方收藏家巨擘的敏锐眼光、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以及宽广的胸怀。他们终其一生所精心营造的艺术收藏,最终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后人,成为一座座文明的灯塔,以真善美的力量,照亮着历史前行的轨迹。
?漂洋过海,久别重逢
▲大英博物馆藏 & 青花的记忆
大维德珍藏的中国陶瓷精品于2007年由大英博物馆托管,2009年开放展厅永久展出。唯一的一件成化斗彩应龙纹天字盖罐就在其列。罐腹以绿彩如意纹间饰,青花二应龙穿游其间,肩与腹下各绘一道变体莲瓣纹,染以红彩,釉质白润,画意生动,一代绝品。此件品牌修复罐盖与之对比,盖面色彩和纹样的笔法都差入不大,色调偏于苏料之浓翠。而且将大维德珍藏的天字罐按照实际尺寸一比一打印,此盖放上去竟然完全契合。那件流于海外的缺盖天子罐,或许我们该亲眼看一看它来寻找答案。它们是久别重逢?还是500年后的相遇?似乎已不再重要。值得珍惜而骄傲的是,它们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仍以孤高绝世的姿态,用爱和传承保留住一份属于中国的记忆,Memory of China .
?天字罐的未解之谜
▲成化御窑瓷器展
在2016年故宫成化特展上,再次让人振奋的是,展览中有一件应龙纹天字罐,这是除大维德所藏整器之外的一件修复件,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有盖。但遗憾的是,此件罐盖已严重残损,对比品牌所藏这件应龙纹罐盖,故宫展览这件应龙纹主体部分缺失,并不完整,无法欣赏原貌。但品牌珍藏此盖经修复实现器型、纹样完整,这为成化斗彩天字罐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天字罐的器型和纹样,提供了近乎仅有的、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神秘莫测的天字罐
斗转星移,曾经专属成化皇帝的天字罐,今虽残缺,却真真实实的让我们拥有。但除去它仅供帝王御用的至高身份,神秘莫测的天字罐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这样手可盈握的小型盖罐作何功用?一个绝无仅有的“天”字款能够说明什么?本是秀巧玲珑的器物却要配上凶猛的海兽纹该做何解?
成窑天字罐带给世人惊喜、震惊之余,
风格甚异的造型,
各式截然不同的纹样……
等待我们的或许还有更多的未知之谜。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